智權焦點
「台灣製造」成抵擋川普關稅護身符 ! 美媒大讚「2實力」底氣
20
May. 2025

自由財經/2025-04-21/吳孟峰

 

美媒指出,美國對台關稅,將嚴重損害依賴台灣晶片供應的美科技公司,並最終影響美消費者。(路透資料照)

 

台灣以「Made in Taiwan」所代表的是創新、效率與高品質。美媒《洛杉磯時報》指出,台灣在專利護體加上製造實力的優勢,讓「台灣製造」成為抵擋美國晶片關稅重要的護身符。

 

美媒大讚,台灣在專利註冊量名列全球前五,加上掌握全球9成先進晶片產能,台灣的角色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據報導,2023年台灣智慧財產局(TIPO)共受理專利申請7萬2607件,其專利註冊數量僅次於中國、美國、日本和南韓,是亞洲最具知識驅動力的經濟體之一。

 

儘管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指標並未提及台灣,但台灣在專利研發數量位居高位已保持十多年,2014年「彭博」使用聯合國數據,將台灣列為專利活動第一名。

 

美媒指出,在1950年代,台灣與美國簽署了共同防禦條約,為台灣經濟帶來了外國援助和投資,自此成為了製造業強國。但當市場自由化允許企業進行全球貿易,在本地工廠失去競爭優勢時,台灣工業再次重塑自我,開始投資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幾十年來,台灣也逐漸發展成為高設計和技術創新的中心。2010年台灣經濟部工業局推出MIT(台灣製造),15年的累積銷售額達654億元。如今,台灣在電腦、資訊科技等領域已成為全球重要參與者;其中,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經濟實力象徵,全球90%以上的先進晶片均在台灣製造,音頻和通信技術也顯示了效率及高品質。

 

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4年台灣對美投資佔其海外投資總額約40%以上,顯示美國已成為台灣投資者的首選地。

 

但現今台灣正面臨川普關稅的壓力,但美國專家認為,美國對台灣的經濟壓力並不會在一夜之間促進了美晶片製造業的發展,所持的理由是「建造一個晶片工廠需多年時間且花費數十億美元。

 

相反,可能會嚴重損害依賴台灣晶片供應的美國科技公司,例如蘋果、英特爾、高通、英特爾和AMD,並最終影響美國消費者。

 

《洛杉磯時報》強調,台北與華府在高科技領域的雙邊合作始終是互利的,美國設計的台灣代工模式,將為雙方創造了雙贏的商業模式。

 

訂閱電子報